和其他服务不同,电子邮件的服务商选择比较麻烦。其他服务只需要考虑用户自己能用、好用就行。电子邮件不一样,他是需要和其他人、其他服务商交互的。由于垃圾邮件泛滥的原因,大多数从自己服务器上发出去的邮件,几乎都会被不信任而丢弃。而且能开放发邮件端口(SMTP 25)的服务厂商少之又少。

因此,想要运维一个稳定的邮件服务,往往都是在几大知名厂商里选择。这里我摘取了部分我评估过的厂商,进行了分析。

腾讯

腾讯的企业邮箱服务,有两个产品。一个是依托QQ邮箱的「腾讯域名邮箱」业务,一个是独立的「腾讯企业邮」。

腾讯域名邮箱

「域名邮箱」,是依托于QQ邮箱的一个业务。可以理解为QQ邮箱的一个别名。

他所有基础设施,包括网页版都是QQ邮箱。区别是可以在收发邮件的时候,用自己域名作为后缀的邮箱地址。所以使用成本非常低。如果不考虑各种网上所谓的「用QQ邮箱不正式」这样的问题,那腾讯域名邮箱,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
不过这个业务大约在2020年初左右关闭了。

腾讯企业邮

腾讯企业邮,原本是一个独立的业务。个人猜测应该是基于Foxmail那套基础设施打造的。大约在2020年左右,企业邮这个业务被整合到企业微信里。当前是作为企业微信中一个应用的形式存在。

腾讯企业邮,继承腾讯一贯的风格,界面简约。基础的功能都有。免费版每个用户邮箱1G,一般收发普通邮件是足够了。如果是有大量附件的邮件,可能会不够用。

使用过程中,我发现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:

  • IMAP协议不规范:具体说来就是 SEARCH 操作不支持 这一点一开始我并不知道,文档上也没说。我自己通过 go-imap 写的程序,在通过IMAP拉取邮件时,死活无法Search命令过滤和搜索邮件。经过反复的排查对比,发现并不是程序的问题,因为其他邮件服务商的IMAP都支持。后来我给腾讯企业微信后台提了一个工单,结果腾讯客服证实了这个是他们不支持所致。
  • 不支持org域名 这个不知道是为什么。之前以为是国内都不支持,后来发现隔壁 飞书 都支持。所以只能理解成是腾讯自己的限制了
  • 不支持未知收件人的 catch-all 特性 这个特性在腾讯企业邮独立运营的阶段,是支持的。后来整合到企业微信后,就变成了付费功能了。这一点要注意。

网易

网易早年间在个人邮箱届威名远扬。从早126、163、188时代,简直就是邮箱的代名词。后来顺应时代,也推出了企业邮箱业务,包括收费版本的 网易企业邮箱 和免费版的 免费企业邮。两者都有各种基本功能,其中免费版邮箱容量是3G。

他的免费版,在过去的几年时间,我陆陆续续用过好几次。体验几乎一次比一次拉胯。拉胯到我连注册过程都已经快忍不下去了。

从注册条件上看,最开始只需要有个域名及可以了。后来开始要手机验证,再后来要身份证号码(和姓名)验证。哪怕考虑到国内互联网服务的现实,别家也没有这么麻烦的啊。

从注册过程来看,几乎所有企业邮箱都有一个验证域名所有权的步骤。大多数是要通过域名解析MX、TXT、SPF记录来验证。这个过程,每个厂商号称DNS解析后,要几分钟到两天的时间生效并完成验证。但是绝大多数厂商都是在修改DNS记录后,立马就可以通过验证,最长的也就几分钟而已。

不过网页这个号称「老牌的邮箱服务提供商」,一开始还能秒过。到后来最快几分钟验证通过,到最后几小时、几十分钟、几天都不一定。甚至我还有一次经过了几天都不行,自己无赖注销了都还没有通过验证的。验证时间这么长,每次都需要手动去刷新,每次手动刷新还要输入很长、很烂、很模糊的验证码。

简直不能忍!!!是可忍孰不可忍!!!

不知道是不是只有免费产品才这样。不过网易这个免费企业邮的使用体验,简直是把我对网易所有的好感,全部消耗殆尽了。

Zoho

Zoho这厂商,我没有尝试过。据说很多做外贸的同学会比较常用。在新馆疫情期间,知名度很高。

这么高知名度,而我又没有尝试的原因,主要有两个:

  • 官网太太太山寨 打开这个官网,我反复怀疑了几次,是不是域名打错了。迎面而来的山寨气息,把我屏退了。虽然后来发现只是中国版这样,国际版还行。
  • 免费版只支持WEB访问: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。我想正是因为有这个限制,所有只在外贸行业比较知名。因为他们大多数是桌面办公,基本上用WEB版本还是比较方便的。

Yandex和Mail.ru

这是两家俄罗斯的厂商,可以理解成是俄罗斯的Google。作为面向俄罗斯的厂商,他们的本土化做得应该还不错,在俄罗斯市场的占有率非常高。不过正式因此,导致作为非俄语用户就很难受了,界面完全看不懂。

不过我后来连蒙带猜,加上翻译工具的加持,好歹注册了一个Yandex。使用的时候发现一个巨大的问题,就是收发邮件延迟巨严重。普普通通发一个邮件,需要等待十几分钟甚至更久,才能收到。

不知道这是不是个例,因为作为一个成熟厂家来说,这种问题不应该。由于注册过程实在太麻烦了,所以我也没有闲心去多注册几次分析分析原因。

阿里云

阿里云的邮箱业务,好像是收购自万网的。之前主要是用过腾讯家的,所以就想对比下阿里云的。

从注册的过程来看,和其他阿里云业务一样,淘宝气息浓厚。与其说是注册,不如说是「购买」。对,阿里云自己也是这么说的。简直是无处不在的、根植于骨髓的卖货基因。

不过卖货就卖货吧,只要货好就行。事实证明我是想多了。阿里云的企业邮箱,感觉好像还停留在21世纪初一样。

我举个例子。管理员和普通用户首次登陆时,必填密码保护问题。这都啥年代了,要么用两步验证、要么双重验证,再不济手机号码验证也行。结果他给你整啥,整「我妈妈的生日是什么时候」、「我小学的学校叫什么」这种密码保护问题。

一看这种设计,就知道这个业务在阿里,恐怕也就是个鸡骨头渣渣。连个鸡肋都算不上。所以不敢用了。

iCloud+

苹果最近也凑了热闹,把iCloud升级为iCloud+。升级后,只要付费的套餐,额外增加了「自定义域名邮箱」这个功能。虽然是付费的。但是考虑到iCloud本来我也是付费用户,也没有额外增加费用。所以四舍五入等于免费了。

为此,我先的计划是,把我的iCloud从国区的云上贵州,切换到了美国区。结果发现不知道啥原因,切换了之后虽然显示我是美国区了,但是iCloud的网站登陆不上,登陆就提示服务器连接错误。这个问题我提了苹果技术支持,不过至今未解决。

后来我就干脆重新注册了一个用来测试的美国区的账号。也一度把自定义域名邮箱配置起来了。结合Apple的全家桶,用起来体验还不错。不过正当我要正式使用的时候,问题出现了。

首先就是不支持未知收件人的 catch-all 特性。不过这个就忍了吧。

然后就是不支持单、双字符的邮箱,比如 i@test.com 或者 hi@test.com 这种,不过这个问题后来iCloud升级后解决了。

最后就是一个巨坑,当你给一个Apple ID分配(绑定)一个自定义域名邮箱后,这个域名邮箱就终身和这个Apple账户绑定了。不能换绑给其他人。哪怕你停用这个域名,并把这个域名换到另外一个Apple账户上,也不行。哪怕他是你家庭共享中的成员,也不行。统统不行。

我想这个问题是源自早起iCloud邮箱(非自定义域名)的限制,那个时候第一次启用iCloud邮箱时,会让你输入一个邮箱用户名。这个用户名输入后,你可以再另外申请三个别名,别名可以更换/删除。但是不管是更换掉的别名,还是删除掉的别名,都是不能被系统回收后重复使用的。包括你的主用户名,连个注销的机制都不行。

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,iCloud各种业务有各种限制。导致我不得不在多个iCloud账户之前切换。这样以来就很没有灵活性了。

飞书

飞书也有企业邮箱,这是我之前所不知的。也是阴差阳错的发现了。使用之后发现,易用性超乎我的想象。除了不支持代收未知收件人的 catch-all 特性,其他方面基本满足我的要求:

  • 标准的IMAP支持;
  • 无限域名类型,org域名也可以用;
  • 无限用户数量(不过每个都要明确的添加,还是比较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