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几个方言避讳词(参考成都商报):

  • 伞:叫做“撑花儿”,主要是因为“伞”和“散”同音,意味分开,寓意不好。

  • 龚:读作“jiong1”,因为龚和公同音,尊称时唤作老“公”不好。

  • 血:“旺子”,因为血和“削”同音,对生意人而言有削减利润的意思。

  • 酒宴一半是九碗,而不是十碗,因为十碗音“石碗”,只有狗才用石碗。

关于几个“方言词”的考证(参考成都商报):

  • 安逸:出自《庄子.至乐》:“所苦者,身不得安逸,口不得厚味,形不得华服……”。本来的词义是安闲舒适,在成都方言中运用较广泛,视语境不同,还有“令人满意、精彩、糟糕”等义。

  • 恍兮惚兮、或恍尔惚兮:语出《老子.二十一章》:“恍尔惚兮,其中有物”。这是成都人常见的口头语,形容恍恍惚惚,精神不定的样子,后又进一步引申为“粗心、不在意,注意力不集中”等义。

  • 声气:此词是古人的通用语,今天只保留在四川方言中,汉语普通话中已无此搭配用法。王充《论衡.骨相》:“相或在内,或在外,或在形体,或在声气”。《红楼梦》第三十三回:“一句话未了,只听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道……”。声气的含义是指说话时的声音和语气。

  • 沥:即“过滤”之义,许慎《说文解字.水部》:“沥,浚也”。今日之普通话已无此用法,而成都人还在说:“把锅头的饭沥起来”。

  • 肚皮:即腹部、肚子。这是至少唐代便已有之的古语,现在的普通话已无此用法,但成都方言仍在沿用,而且极为普遍。例:《敦煌变文集.不知名变文》:“盖得肚皮脊背露,脚根有袜趾头穿。”

  • 撇脱:即洒脱、干净利落之义。《朱子语类》卷九十四:“要之,持敬颇似费力,不若无欲撇脱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九:“撇脱些,我要回去”。这个词,宋代便已有之,今日大概仅见于成都方言中了,而且还有“简单、轻松、容易”等义。

  • 马起脸:面带怒色,或十分严肃。如成都人说:“他的脸马起了,”或“他马起脸给我说”等。许慎《说文解字》:“马,怒也,武也”。

  • 塞话:指顶撞人的话,使人生气的话,风凉话等。《红楼梦》第八十三回,“你还是我的丫头,向你的一句话,你就和我摔脸子,说塞话。”现在的成都人常说:“你只晓得说塞话”。

  • 偷儿:即窃贼,小偷。成都人称为“偷儿”,或“小偷儿”,一般人以为是小偷加儿化音,实际上“偷儿”是古时的通用语。《晋书.王献之传》:“夜卧斋中,而有偷人入其室,盗物都尽。献之徐曰:“偷儿,青氈我家旧物,可特置之。”

  • 晏:音:按,有“晚、迟”之义。此义一至保留在成都方言之中,如成都人说:“这么晏了,还不来。”举例:《吕氏春秋.慎小》:“二子待君日晏,公不来至。”

  • 打翻天印或打番天印:意即翻脸不认人。多指学生或徒弟背叛、攻击老师或师父。《封神演义》第四十六回:“广成子暗将番天印往八卦仙衣底下打将下来,一声响,把镜子打碎了十九面。”广成子是古时传说中的得道高人,“翻天印”是他的随身法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