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来,用iPhone也有很多年了。

第一台iPhone是短暂的使用的二手3GS。正式入坑应该是iPhone 5。之后换了几次iPhone 6。iPhone 6买过因为被偷,因此换过两台。之后就是iPhone 7开启了我的「碎屏时代」。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,我最快一个月换一次屏幕,最慢三个月换一次。从来不用第三方维修的我,不但开启了第三方维修,还买了多次「碎屏保险」。然并卵,各种意外仍然接踵而至,手机的屏幕坏到我一度想要买根绳子把手机拴起来。

正式因为这个原因,所以自从iPhone X开启全面屏后,我换机的节奏嘎然而止。实在是碎屏碎怕了。而且全面屏时代,怎么看怎么觉得买个非全面屏的iPhone 8不合时宜,就像49年火速加入国党一样。这种碎屏的恐惧,伴随我熬过了iPhone 7S、iPhone 8/X、iPhone XR/XS。

到了iPhone 11后,手里的iPhone 7 Plus不管是电池续航,还是CPU的性能,都被日益升级的APP和系统消耗殆尽。不得不重新开启了新的换机节奏。

一开始,由于对碎屏的恐惧和iPhone高企的售价(是的,当初四五千的高端iPhone,经过厨子Cook的运作,售价已经上万了),因此仍然不敢上全面屏的iPhone。于是先后在狗东买了风头正劲的华为P30 Pro、小米9进行试用。

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浸淫iPhone多年,即便是强忍着试用了两个礼拜,也没有让我爱上这两台主流的安卓手机。回想起来,不管是华为还是小米,给我的感觉就两点:

  • 界面太过花哨。不管是无处不在的广告、烦不胜烦的各种推送通知,还是花花绿绿的APP配色。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整体的感受,我想非「呱噪」莫属。
  • 隐私焦虑。各种APP申请各种乱七八糟的权限。什么购物APP需要获取软件列表啦、公交卡APP需要录音啦、不能读取照片就不让启动啦……相信用过安卓手机的人,都有过类似的经历。

界面的「呱噪」非一日之寒,需要仰赖于各厂商的整体设计水平和审美提升。这一点上各厂商都还是有一些进步的。

但隐私焦虑却是所有安卓手机的通病,甚至可以说是毒瘤。这个问题也并非华为/小米的锅(虽然其实他们也可以有所作为),原罪恐怕还是在于号称「不作恶」的Google。

整个行业都知道,因为没有iOS那样严格管控的分发渠道(App Store)去约束APP的行为,所以安卓应用都是各种权限能要的都要上。更有甚者,像有些知名的国民应用不但胡乱要权限,要不到还直接(撒泼打滚)退APP不让使用。

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,从系统层面上,不管是安卓的设计者Google,还是其他号称「独立研发」的ROM厂商,都是可以解决的。方法很也简单,「Fake API」。不管他要什么权限,我都给,但是我只给他一个固定的数据或者假数据。比如,想要获取IMEI号?我随机给他一个不就可以了?想要获取照片读写,那随便给他指定几张照片不就可以了?想要获取定位,我就给他随便指定几个位置随机提供不就可以了?

从业务机制来讲,提供Fake的假数据是合理的。但是从逻辑上来讲,这些数据毫无价值。商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。如果费心费力抢到了这么多的权限,最后毛用都没有。久而久之,也就没有人闲得蛋疼去申请这些毫不相干的权限,甚至冒着被用户卸载的风险。

由于这些安卓手机的毛病,最后我还是实在忍无可忍,退掉了试用期的华为P30 Pro和小米9。老老实实入坑了iPhone 11。

不过说来也奇怪,从iPhone 11开始,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小心了很多,之前碎屏的魔咒一下子就解除了。从iPhone 11刚上市,用了一年多,iPhone 12都发布了半年了。除了屏幕有些试用上的磨损外,其他一点毛病都没有。

手机毛病是没有了,可是人的毛病出来了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眼睛开始有一种异物感。虽然说不清是什么原因,但是多少可能和用眼过度是有些关系的。尤其是睡觉前后的「晨昏两读」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加上之前一直对「电子墨水屏」浓厚的兴趣。经过了长达两个月的挣扎,最后我决定下手买一台「墨水屏」的手机作为备用机。将各种消耗时间的阅读类的应用,想什么知乎啊、各种新闻啊,全部转移到备用机。主力的iPhone作为其他使用。

在这个前提下,很快我入手了一台海信新出的墨水屏手机「A7」。

之所以选择这一台手机,其实主要的原因是我不想改变任何的使用方式,只想改变一下屏幕。因此各种想Amazon Kindle之类墨水屏的「阅读器」首先就被排除了。剩下的,也就只有海信一直在做正儿八经的「墨水屏手机」了。由于海信的主打产品A5 Pro之前在同事那里多次试用,觉得还不错。而且不到2000元的价格,相对一万多的iPhone来讲,简直就跟不要钱没啥区别。所以入手得毫无挣扎,而且正巧下手时A5 Pro的升级款A7面试。电子产品买新不买旧的铁律,所以哪怕多几百块钱,也自然而然会选择更大更新的A7。

当初买A7的时候,也是在狗东下单。原因嘛,也是打算试用一周,如果能适应就留下,不能适应就退货。然而实际体验下来,并没有之前买华为P30 Pro和小米9的时候,那种嫌弃和不爽的感受。所以最后留下来,至今也好几个月了。那么当初安卓手机的问题,在这个墨水屏上,是怎么解决的呢?

  • 界面花哨问题:由于墨水屏手机天生黑白灰。因此界面花哨的问题天然就减少了七八成。再花里胡哨的界面,墨水屏里也就是黑白灰三色。甚至灰度的差异都不明显。比如导航软件的路况提示基本就是废的,因为当前行驶道路的加粗蓝,和拥堵的红黄紫,在黑白屏下都是一样的现实。
  • 隐私问题:这个问题其实手机并没有解决。只不过我拿他当备用机,因此安装的APP比较少。最关键的是隐私数据少,即便窃取或者泄露也没啥。我甚至都没有把电话通讯录迁移过去。

由于双机携带毕竟不方面,所以这个墨水屏手机逐渐从「备用机」转正为主力机。在这个转移过程中,还是有几个值得一说的点:

  • 敏感类、轻度试用APP很容易凸显出来。 比如银行类APP至今我还保留在iPhone 11上。而其他很多轻度试用的APP,要么很晚才发现需要安装,比如导航、打车、购物这些APP。要么发现根本没必要安装,比如水电煤缴费、各种智能家居APP。
  • 墨水屏手机不需要熄屏。 因为墨水屏显示是不耗电的,只有刷新(更新)才需要。因此试用水墨屏手机后,我几乎没有锁屏的习惯了。
  • 墨水屏手机的电池没有想象的那么牛逼。 千万不要基于对墨水屏的阅读器动辄按周算、甚至长达一个月的待机印象所迷惑。墨水屏手机的屏幕虽然相对LCD/LED手机省电,但是基带、CPU其实占比也很大。因此墨水屏手机正常使用的续航,极限也就是两天时间。考虑到一般人并不会极限试用,因此算下来还是每天一充。只不过充电的时间就完全可以随时想充再充,没有充电/续航的焦虑。
  • 手机的性能和网速都不重要,你的生活慢下来了。 我们平时使用其他的手机,各种卡顿也好、加载慢也好,要么会觉得是手机性能有问题,要么就觉得Wi-Fi或者手机信号差。总之一句话,就是「太卡了」。然而由于墨水屏手机的屏幕刷新很慢,不管你多牛逼的手机芯片和网络,最后都要等着屏幕刷新。久而久之,当你打开一个APP需要等待三五秒甚至更久时,你甚至会坦然接受。哪怕其实有时候根本也不是屏幕刷新慢,单纯就是网络或者手机卡。这个时候你已经习惯了「慢生活」了。
  • 手机的使用习惯被改变了。 一开始买墨水屏,其实是希望将使用手机时间最多的阅读APP对眼睛的伤害,降到最低。也就是说,该刷知乎刷知乎、该刷微博刷微博。然而不知道是不是我是个奇怪的特例,使用墨水屏手机后,我竟然潜移默化的「减少了这些应用的使用时长」,而不仅仅是「减少了屏幕对我眼睛的伤害」。这算是一个最奇怪的意外收获了。